瑞士榮格分析心理學家多拉·卡爾夫( Dora Kalff)是沙盤游戲治療的正式創立者。她在 1962 年的國際分析心理學會議上正式提出了“沙盤游戲治療”的思想,1985 年發起成立了國際沙盤游戲治療學會,標志著沙盤游戲治療體系的形成。但是,沙盤游戲本身的發展與形成的歷史包含了數十年的積累與準備,對此我們可以通過三位主要奠基者來回溯其歷史演變的過程。

地板游戲:威爾斯(H. G.Wells)在1911年出版的《地板游戲》開始了有關“沙盤游戲治療”的歷史。 在《地板游戲》一書中,威爾斯描述了他和他的兩個小兒子的游戲過程,尤其是他們所玩的“地板上的游戲”,把各種各樣的玩具,在地板上搭建著不同的游戲內容。威爾斯在其書中曾寫到:就在這地板上,不斷涌現著數不清的富有想象力的游戲內容,它們不但使孩子們玩得高興,而且還為他們以后的生活建立了一種廣闊的、激勵人心的心智模式。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從這幼兒游戲的地板上獲得啟發與力量。他在其獨立的研究中發現,榮格的集體無意識和原型理論,能夠提供對于他所感興趣的研究問題的合理解釋。而通過他自己的獨立研究,也能提供許多支持榮格分析心理學理論的依據。
游戲王國技術:瑪格麗特·洛溫菲爾德( Margaret Lowenfeld) 自幼喜歡讀威爾斯的作品,尤其是那本《地板游戲》。1928 年當洛溫菲爾德建立了自己的兒童診所,準備開始兒童心理治療的時候,威爾斯的《地板游戲》呈現出了新的意義和作用。洛溫菲爾德所面對的問題是如何與那些患有神經癥的孩子們作有效的溝通。她需要一種表達與溝通的中介或載體:患病的兒童既可以通過這中介來表達,治療者也可以由此載體來觀察與診斷。于是,在《地板游戲》的啟發下,洛溫菲爾德在自己的診所里放置了一些玩具和模型,隨后不久,她又添置了兩個可以放沙和水的托盤。于是,一種有效的兒童心理診斷與治療工具和方法由此產生,洛溫菲爾德順著孩子們的聲音,稱其為“游戲王國技術”。
沙盤游戲:多拉·卡爾夫1949年開始了她在瑞士蘇黎士榮格研究院6年的學習,并由榮格的夫人愛瑪·榮格為其進行心理分析。1954年,卡爾夫參加洛溫菲爾德在蘇黎士的講座,深受啟發,想尋找一種能夠有效幫助兒童心理分析的方法與途徑。于是,卡爾夫決定去倫敦跟隨洛溫菲爾德學習其“游戲王國技術”。在其期間,卡爾夫還從師于維尼考特( D. W. Winnicott)一段時間。一年后卡爾夫開始了她把洛溫菲爾德的“游戲王國技術”與榮格分析心理學相結合的努力。同時,也致力于把東方的思想融會在更為有效的兒童治療實踐中。為了與洛溫菲爾德“游戲王國技術”的區別卡爾夫用了 “沙盤游戲”來命名自己的理論與實踐。這便是今天流行的沙盤游戲治療的開始。